摸底真实险资仓位 激进者大腾挪加至15%

www.yingfu001.com 2014-08-25 00:17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6月以来,我们连续加仓,权益类投资比例最高时升到18%,目前在12%至15%的水平。”某小型保险公司投资总监叶柏(化名)难掩兴奋地说,“7月中旬的那波周期股行情我们是把握住了,赚的钱已部分落袋为安,超额实现全年投资目标。”

  保险资金的仓位一直是个谜。普通投资者只能通过一些滞后的业内统计和上市公司中报以及某些业界大咖的公开言论作出推测。此轮A股涨升已经满月,似乎又到了一个令人怀疑、犹豫的时刻,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采访大中小三类险资机构,打探目前真实仓位,力求还原出此刻资本市场中这股重要势力的投资策略。

  加仓调仓 顺势而为

  “我们是一家小公司,投资规模不到200亿元,所以操作手法上比较灵活,决策链条短。”叶柏说,能抓住这次反弹行情有“船小好掉头”的原因,如果是大公司,从选好标的再到投资买入会花很长时间,机会往往就错过了。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出于低估值、高股息率等因素考虑,前期我们配置了不少,观察到五六月经济数据‘好看’和部分产业供给收缩、价格上涨之后,又把有色、钢铁等强周期板块拣了一部分回来。”对于近在眼前的这波反弹行情,叶柏难掩赚钱的喜悦,在电话那端反复强调,加仓加对了。

  但叶柏并未恋战,8月上旬以来选择“落袋为安”。“银行等金融股、有色等强周期股还有一些创业板个股,甚至是涨幅较大的军工题材股,我们都采取了获利出货的策略。”叶柏说,“强周期板块更多的是估值修复带来的短期交易性机会,而军工等题材不是我们不看好,而是短期涨幅有点大,会再找机会杀回去。”

  与叶柏操作思路类似的还有华平(化名)。华平是一家中型保险公司的投资总监,管理着数千亿元资金。“我们的策略就是顺势而为,起势了迅速加仓,势头弱了再回归原来水平。”华平说,“7月以来有所加仓,但目前又回归到了原有投资比例。”

  对于目前所言的险资连续数月减仓,华平认为,减仓的数据主要来自上半年的业内统计和上市公司中报,有一定滞后性,不能反映7月中旬以来股市反弹后的机构操作实际情况。

  此外,“每家公司的管理、考核体系不同,账户经理的奖金与业绩挂钩的话,其操作就会积极得多,就可能出现7月加仓,8月略减的情况。”他预计,7月数据可能会改变险资权益类投资占比连降的局面。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也证实,今年6月开始,中国平安逐步加仓ETF及医药、消费等板块,同时留意白酒、中药等板块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选股标准将慢慢从防卫性价值型向防卫性增长型过渡。今年整体权益仓位区间会在中性偏上的水平,截至今年6月末,我们的权益仓位为8.8%。”

  实际上,相对于在股票上的倒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品种一直是险资特别是大型险资的配置重点。陈德贤说,下半年A股市场会出现交易性机会,但系统性机会仍需耐心等待。因此,投资重心是固定收益类品种。其对股市投资持谨慎态度。

  谨慎保持“中位数”

  华平认为,目前股市投资仍是波动性机会、吃饭行情,因此并未从公司层面发出整体加仓指令。

  “牛市的出现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要指数涨幅20%以上,二是可持续性时间达3个月以上。目前市场反弹的空间和时间都还有待验证。”华平解释说,“此轮反弹主要是政策面、资金面推动,而非基本面改善所致,有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

  7月经济数据公布后,华平偏谨慎的观点进一步强化。“从"三驾马车"看,今年的投资肯定不好,出口只是个位数增长,消费一直不温不火,基本面不会有显著改善。市场方向可能要到9-10月才看得清楚,届时,经济数据出来了、沪港通落地了、中报出齐了。”

  华平对股市投资做出顺势而为、保持中位数水平的决策。近期仓位保持在10%以下,“持仓没有再做调整,等待右侧机会。”

  与诸多保险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的一位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证实,险资机构近期对后市看法再次趋于谨慎。“7月经济数据很差,没三个月缓不过来,他们不可能再继续加仓,大多数会把前期加上的仓位减下来,未来会转向主题投资,比如沪港通、国企改革等。”

  沪港通概念并未遭弃

  叶柏将投资目光转向沪港通和一些改革概念主题上。“目前正进行一些仓位调整,未来一两个月最看好沪港通概念。”

  他说,汇丰PMI数据在反弹4个月后再次回落,从一个侧面说明未来经济反弹动力衰弱,未来一两个月里周期股的空间就很有限了。而中报披露结束后,成长股的业绩风险将得到释放,届时,市场热情可能会再次转移到成长和主题领域。“这也是我们调仓的逻辑之一。”

  上海一家合资险企的投资总监同样看好沪港通的交易性机会。他认为,由于投资规则、投资偏好和投资标的上的差异,港股投资者可能会更偏好A股市场,那些折价率高的个股会受到青睐,而中药、白酒等有特色的个股也会受到重点关注。但他认为,这类交易性投资会加剧险资投资散户化倾向,“追涨杀跌”不应是长线投资机构所为。而且,此类投资很考验手法,“当大家预期一致,往往就是风险潜伏的时候。”

  陈德贤也认为,沪港通会带来交易性机会,但市场长期走势还要以公司盈利的整体回升作为支撑,港股和A股的价差会逐渐收窄但不会彻底填平。

  在上述券商研究所负责人看来,主题投资仍将大行其道。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将叠加房地产周期下行,经济波动性将明显放大,策略上需注重周期与主题的均衡。“短期,沪港通预期、改革政策利好吸引了包括外围热钱在内的增量资金入场,这一市场反弹逻辑并未改变,但周期反弹已进入尾声,包括博弈政策放松的地产股、并购重组概念以及国企改革题材等主题投资机会在升温。”

  叶柏近期频繁出差,实地调研一些上市公司。最近的一次出差中,叶柏在电话里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与改革相关的各类消息满天飞,真假难辨。“保险资金投资追求的是安全,我们会尽量挖掘那些有内生业绩增长基础的公司,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概念炒作。”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