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制度微调 放宽募资使用限制

www.yingfu001.com 2014-03-23 10:37 证券时报我要评论

  为推进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突出发挥市场约束机制,证监会昨日颁布了多条新股发行改革的相关措施,具体包括进一步优化老股转让制度,适当放宽募集资金使用限制;规定网下投资者必须持有不少于1000万元市值的非限售股份;网下配售进一步向具有公众性质的机构倾斜等。

  允许首发募资

  用于一般用途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以来,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得到市场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各项改革措施得到了积极的落实,强化新股发行的过程监管、行为监管和事后问责,已在市场中形成广泛共识。与此同时,市场也期待证监会能根据市场情况对相关措施加以完善,对此,证监会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对新股发行改革进行了微调和完善,目的是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突出发挥市场约束机制,更加突出事中事后监管。

  张晓军介绍了首批首发企业的发行情况,据统计共52家公司刊登招股文件,其中,48家公司完成发行并上市,4家公司暂缓发行,48家公司发行市盈率平均为29.02倍,募资总额为223.88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募集金额为4.66亿元,老股转让数量平均占比41.2%,48家公司网上网下初始发行量占比平均数分别为33%和67%,新股发行情况总体良好,基本符合改革预期。

  针对此前原始股股东大量转让老股套现的问题,张晓军指出,推出老股转让可以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数量,促进买卖双方博弈,约束买方高报价,缓解超募问题。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尽合理之处,拟从两个方面入手加以完善:一是要求老股转让数量不得超过自愿设定12个月及以上限售期的投资者获得配售股份的数量,通过市场化方式约束老股转让数量;二是明确首发以公司融资为主的原则,同时适当放宽募集资金使用限制,允许首发募集资金用于公司的一般用途,如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等,但应当说明合理性,并详尽披露。

  网下投资者门槛提高

  同时,针对媒体反映的网下投资者定价能力参差不齐问题,张晓军表示,应当承认,股票发行仍然是卖方市场,一、二级市场差价客观存在,打新、炒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素质、理性投资理念和较强定价能力的投资者还不是很多,某些投资者甚至还存在投机报价、串通报价、人情报价等情形。提高网下投资者定价能力,促进新股发行合理定价,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长期任务。

  对此,本次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范:一是明确网下投资者需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定价能力,并要求证券业协会从投资者的研究力量、估值模型及能力、投资决策程序等方面对其定价能力做细化界定;同时要求网下投资者必须持有不少于1000万元市值的非限售股份,过滤掉一部分纯粹打新的投机者。二是明确网下非个人投资者应以机构为单位进行报价,防范同一机构不同产品梯次报价,博入围概率。三是进一步明确证券业协会加强对网下投资者的自律监管职能,对不具备定价能力、未能审慎报价的、在询价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的,列入黑名单定期公布,在一定期间内禁止参与网下发行,逐步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网下投资者队伍。

  对于有舆论认为新股配售明显偏向网下机构投资者的说法,张晓军强调,这不准确,实际上,已经完成发行并上市的48只新股中,有44只启动回拨机制,占比91.67%;18只回拨比例达到20%,26只回拨比例达到40%。48只新股实际网上发行量占比平均61.81%,网下发行量占比平均38.19%,网上是网下的1.61倍。同时,考虑到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认购需求十分旺盛,本次政策微调又增加网下向网上回拨的档次,进一步满足网上中小投资者的需求。对于网上有效认购倍数超过150倍的,要求网下保留的数量不超过本次公开发行量的10%,其余全部回拨到网上。

  此外,此次政策微调暂不涉及两市市值合并计算问题,张晓军解释,目前没有发现市值分别计算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证据,此前48只新股发行期间,参与网上申购的账户中约有17%的账户存在两市之间互相买入卖出的行为,合计在单一市场的净买入和净卖出均不足同期两市各自成交总量的1%。从客户保证金账户流动情况看,也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变动。

  至于何时召开发审会,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审企业需要根据新股发行改革的微调措施,以及即将发布的有关投资者保护相关的制度,对申请材料做出调整和完善,重新递交材料后进行预披露和召开发审会,至于发审会何时重启,要根据企业递交材料情况而定。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